19世紀初,萊茵河發生嚴重的水汙染事件,淨水器的雛形由此誕生。
相對於國外來說,我國淨水產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且初期由於水汙染尚未真正威脅到人們的生活健康,再加上淨水設備價格高昂,市場需求並不大。直到2000年以後,工業發展導致的水汙染現象日趨嚴重,淨水器才得以普及推廣。
尤其是在2014這一年,多個城市爆發水汙染事件,這讓人們對飲用水的健康安全問題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淨水器行業也因此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據不完全統計,當時全國淨水器生產企業就有3000多家,在市場上銷售的淨水器品牌及種類多達上千個。市場規模也從2013年的63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317億元。
然而,在經曆了連續幾年的高速增長後,淨水器市場在2019年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且這一趨勢一直延續到2022年。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淨水器零售額規模185億元,同比下降18.7%,零售量規模739萬台,同比下降20.2%。

數據來源:奧維雲網
從300億的市場一路跌到百億,曾經生意火爆的淨水器,為何會淪落至此?
雖說市場的下滑與整體大環境有著直接的關係,持續三年的疫情侵擾,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導致供需兩端循環不暢、居民消費意願不足。但是,在經曆過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後,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會上一個新的台階,淨水器作為可以為人們帶來健康飲水的家電,理論上是應該增長的,可實際的情況卻是大幅下滑。歸根到底,還是淨水行業自身的發展出現了很大問題。
一方麵,淨水器早期的“野蠻生長”,導致行業魚龍混雜、亂象叢生。尤其是在三四級市場,充斥著各種劣質產品和無法提供售後服務保障的雜牌,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的同時,也擠壓了正規大品牌的生存空間。
另一方麵,行業普遍存在產品功能虛假宣傳、誇大其詞的現象。淨水器的主要作用是用於過濾掉水中的雜質,提升水質,但是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注意,故意誇大淨水器的功能,將淨水器宣傳成了可以美容養顏、治病養生的神器。
這一現象在農村地區尤為明顯。一些不法商販以開講座會、現場演示、贈送禮品等形式,誘騙老年人以超出市場多倍的價格購買淨水器。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銷售模式導致產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售後服務更無從談起。
除了行業魚龍混雜、虛假宣傳,老耗材成本高、產品功能單一等問題也是淨水器行業一直以來的通病。
麵對市場的不斷下滑,主流淨水企業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圍繞消費者核心需求及產品使用痛點,進行產品升級。比如,針對淨水器濾芯壽命低、更換新成本高的問題,過去兩年淨水器企業在發布新品時,特意改善了產品,加長濾芯使用年限,降低淨水器使用成本。
針對淨水器功能單一的問題,淨水器也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加熱功能,轉向“淨熱一體”,近年來,集成淨化、加熱功能的淨飲機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在2020年到2022年三年間,台式淨飲機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了59.7%、11.1%、0.7%,桌麵式飲水機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了387.4%、101.4%、11.4%。
與此同時,隨著消費者健康用水理念的不斷升級,淨水的應用場景逐漸從原來的日常飲水、茶飲咖啡、嬰兒奶粉等“喝淨水”場景,發展擴充到洗菜、做飯、洗衣服等“用淨水”場景,用水需求也在健康、安全、口感好的基礎上,升級至能喝開水、能溫度調節。
而這些也為淨水器的消費升級帶來了新的機遇。目前,不少企業正在圍繞“全屋淨水”這一大場景進行布局,打通生活用水、烹飪用水、飲用水等家庭用水需求,多層次、全方位地滿足用戶對健康生活的需求。
淨水器市場連續多年下滑是不爭的事實,但可以看到,行業內部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也讓行業未來市場走勢仍值得期待。
分享免責聲明:家電資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讚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係方式:[email protected]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麵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並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责任编辑:物樂團)